立陶宛的博弈,折射欧盟的结局
公然插手台湾问题,助纣为虐,踩中国红线的立陶宛,走到政府全体辞职的前夜了。因为白俄罗斯钾肥运输问题,立陶宛外交部长和交通部长已经先行双双辞职了。从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国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到现在面临政府全体辞职的窘境,还不到一个月时间。
立陶宛政府或许将全部辞职
面对立陶宛的挑衅,中国立刻予以坚决反击。综合各方信息来看,中国的反击措施效仿了美国“长臂管辖”之“先进经验”。据称,含有立陶宛企业生产制造的零部件等的商品,不允许进入中国市场。这套玩法跟美国制裁华为的招数神似,只不过现在中国用来教训美国走狗立陶宛,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效果肯定是立竿见影的,因为这套玩法是美国上百年经验教训的总结,又经过了无数次实验的修正和改良,是美国“智慧的结晶”。
立陶宛踩中国红线
据称,跨国企业纷纷取消与立陶宛企业的合作。立陶宛总人口还不到三百万,相当于中国的中等地级市规模,这决定了立陶宛工业体系必然与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严重仰赖出口。而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工业基地),又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立陶宛工业不可能不与中国产生交集。一个不到三百万,一个超过十四亿,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
如果更进一步,中国要求跨国企业二选一,凡是与立陶宛存在经济联系,就不能与中国存在经济联系(包括使用中国企业生产制造的零部件和专利,在中国加工组装,在中国市场销售等),那立陶宛估计只能退回农牧业时代了。甚至,就连农牧业也只能回归“原始”的“刀耕火种”,因为化肥、农药等也都有可能与中国产生交集。之所以还没走到这一步,是因为中国仍然给立陶宛留了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果立陶宛仍然死不悔改,中国就只好送人送到西了。
这个结果,立陶宛事前应该已经预料到了。立陶宛的底气是本国人口还不到三百万,美国随便拔一根腿毛就能补偿。但是,立陶宛还是失算了,魂牵梦萦的美国腿毛并没有到来。美国确实“嘉奖”立陶宛的“反华有功”了,只不过给的是6亿美元的信贷额度,也就是立陶宛可以向美国贷款6亿美元。毫无疑问,是商业性质的贷款。这种嘉奖和补偿可谓毫无用处,立陶宛缺的不是获得资金的渠道,缺的是转化资金的市场。
白俄罗斯钾肥事件引发立陶宛政局震荡
立陶宛非但没有从老油条美国身上榨出油来,捞到切实的补偿;反而被美国趁火打劫,美国不允许白俄罗斯钾肥使用立陶宛的铁路运输和港口出口,仅此一项就会让立陶宛铁路公司年损失超过6000万欧元。6000万欧元的数目看上去并不大,可是立陶宛人口还不到三百万呢。这就是直接导致立陶宛外交部长和交通部长双双辞职的白俄罗斯钾肥事件。中国已经得罪了,现在又要得罪白俄罗斯和进口白俄罗斯钾肥的众多国家地区,结怨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更为忧虑的是,美国趁火打劫的底气就更加充足了,至少立陶宛得罪的这一大堆国家地区是不可能帮立陶宛了。
美国已经指望不上,立陶宛只能去求欧盟了。很多人认为立陶宛是想将欧盟拖下水,这话并不全对,因为立陶宛确实没有其它路可走了。不要说美国不想帮立陶宛,就是美国想帮,恐怕也无能为力。要美国直接补偿立陶宛,扩大立陶宛商品在美国的出口,那因此而损失市场的国家、地区和企业肯定会不高兴,也包括美国自家的企业,而立陶宛的分量怎么能与它们相提并论呢。要美国直接给钱,美国现在还缺钱呢,否则美国也不至于卸磨杀驴。要美国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不得打击立陶宛,要是美国有这个本事,还至于直到今天中美还在谈吗?高智商的说法是中美还在谈还能谈,低智商的说法是中美至今没有谈拢,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区别。
立陶宛要求欧盟干预
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也就是改“压”为“求”。立陶宛直接求中国高抬贵手,那是痴人说梦。立陶宛只能找一个与自己关系近,与中国关系也近,在中国那里分量也足的国家,从中斡旋,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样的国家有没有?还真有,就是俄罗斯。好家伙,要反俄急先锋立陶宛去求俄罗斯斡旋,这比立陶宛直接求中国更痴人说梦。详情见 新闻点评144:立陶宛突然挑衅中国为哪般?
压也不行,求也不能,立陶宛只能求欧盟对中国“软硬兼施”了。以前分析过,在当前中美大博弈的大背景下,欧盟的地位非常特殊。工业(高端产业加起来不输美国)、经济(GDP超过美国长达11年)、人口(接近5亿)和地缘(亚欧大陆西端,又临大西洋)等多项优势的加成下,欧盟是当前国际格局里左右逢源两头通吃的老三。欧盟倒向中国,亚欧大陆一体化,孤悬美洲的美国边缘化,是为多极化;欧盟倒向美国,欧美跨大西洋抱团,与中国东西对峙,会给中国造成非常大的战略压力,是为两极化。理论上,中美非但不能过度打击欧盟,反而还要拉拢欧盟,至少不能让欧盟倒向对方。
因此,立陶宛要求欧盟出面,对中国软(加强中欧合作)硬(威胁倒向美国)兼施,应该是能奏效的。然而,这也只是立陶宛的一厢情愿而已。事实上,欧盟并没有按照理论上的分析,成为左右逢源两头通吃的老三;反而快要混成“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没了”的老三了,buff硬生生玩成debuff了。
举个最近的例子,英美联手截胡法国与澳大利亚的潜艇大单(详情见 澳大利亚潜艇事件——西方大内卷 )后,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的法国,应该代表欧盟,立刻拉近与中国的关系,震慑美国,这是欧盟的上策。退而求其次,就算欧盟什么都不做,美国也要担心欧盟倒向中国。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法国竟然选了下下策,法国议员访台,踩中国红线!这样一搞,欧盟彻底孤立了。既然欧盟已经得罪中国,美国非但不用担心欧盟会倒向中国,更能肆无忌惮的欺负欧盟了。这不,前几天传出消息,美国又看上了法国与希腊的军舰大单(价值数十亿美元),从水下抢到水面了。好在,法国还有那么一丢丢骨气,还敢撬美国与阿联酋的战机大单。只是,不知道其它欧盟成员国是什么成色,能不能拖的动了。
美国挑战法国和希腊的军舰交易
不管欧盟的鬼才操作是出于什么原因,在中国看来,欧盟已经不再是一支“独立的”力量,更像是美国的附庸。此前,中国还认为欧盟强大一些,能更好的牵制美国。现在,欧盟已经沦为美国走狗,中国就会倾向于削弱欧盟。美国债台高筑,亟需超量吸血,吸不动中国,自然就要吸欧盟了。惊喜的是,欧盟还把中国给得罪了,美国吸血欧盟的胆量就更大了。甚至不能排除,中美联手宰杀欧盟,共渡难关的可能性。
现在,立陶宛寻求欧盟的帮助,欧盟倒是帮了,但是中国没搭理。中国也不怕欧盟联手美国对付中国,因为就算联手也必然是各怀鬼胎,相互提防。可是,如果欧盟帮不上忙,那欧盟存在的意义安在?大家之所以上缴主权,加入欧盟,不就是图一个人多力量大,不受欺负乃至欺负别人吗?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立陶宛自作主张,未经欧盟允许,所以欧盟帮不上忙也正常。但问题又来了,欧盟怎么事前不拦住立陶宛,欧盟不是以欧洲合众国为目标吗,怎么连外交步调一致都做不到?
中国拒绝欧盟的调停
不管怎么说,结果必然是欧盟离心力大增。或是抱怨欧盟帮不上忙,自己还上缴主权干什么;或是担心欧盟不能有效约束成员国,会连累自己。立陶宛这么作,肯定会影响欧盟与中国的关系,而不少欧盟成员国是吃中欧班列这碗饭的,比如波兰。所以,波兰率先拉开了欧盟变色的序幕。详情见 波兰宣布本国法律高于欧盟,欧盟将走向何方? 欧盟越离心,越不能步调一致,美国就越容易渗透分化欧盟,中国俄罗斯甚至土耳其也能更容易渗透分化欧盟。到时候,亲美的、亲俄的、亲华的甚至亲土的,打成一锅粥,欧盟不如改名为欧洲联合国。
俄罗斯回应德国暂停北溪-2运营,仍然给德国(欧盟)留了台阶
中国已经得罪了,面对美国的欺负,欧盟只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对美国委屈求全,乞求美国“慈悲为怀”,【得一夕安寝】。可这样做只会得罪更多国家,比如冻结《中欧投资协定》得罪中国,暂停北溪2管线认证得罪俄罗斯(以前真是高估欧盟了,详情见 随便侃侃95:北溪二号管线与欧洲地缘格局 )。欧盟就只能更加对美国委曲求全,损失更多利益,欧盟内部的不满也越来越严重,欧盟越来越分裂,然后更加对美国委曲求全,形成恶性循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欧盟危矣。
欧盟走到今天这一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盟在国防领域过度吸美国血,受到的反噬。澳大利亚潜艇事件那里分析过,军事工业属于极少数赢家通吃的高端产业。如果不能抢到足够的国内外军火订单,就会面临没有后续资金研发升级的困境,军事工业变成“负担”,沦为“无底洞”。
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基地
欧盟,包括日本和韩国,仰赖美国的“保护”,固然减轻军工负担,换来经济高速发展。但作为代价,本国的军事工业会逐步萎缩甚至崩溃。现在想重拾军事工业,将国防握在自己手里,且不说需要投入的资金以万亿美元计,就是重建和完善军工体系所需要的时间也是十年为单位,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拖的时间越长,要花费的金钱和时间就越多,拖到最后就麻木了。
立陶宛邀请美国永久驻军
现在,欧盟一不听话,美国(或其走狗)就在欧俄边境制造事端,迫使欧盟求美国“保护”。比如,立陶宛已经邀请美国永久驻军于立陶宛了。然后,美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欧盟渗透分化,一步步将欧盟变成美国的附庸和肥猪。没有免费的午餐,欧日韩都曾占尽美国便宜,早晚有一天会加倍奉还给美国。